东营市东营区以政务公开助推医保向基层延伸 促进医疗卫生全面升级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时间:2020-10-10  

  为彻底解决“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等基层医疗卫生难题,东营市东营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全省门诊慢性病医保向村居(社区)延伸试点改革为切入点,全力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升级,取得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一、加强医保资源下沉公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普惠度”

  一是鉴定服务下沉公开。制定出台鉴定服务下沉政策,切实加强政策宣传,确保群众第一时间知晓。取消慢性病城区医院现场鉴定,改为申报材料评审;针对申报材料不全的贫困人口患者,组织专家“下沉”镇街鉴定,对卧床不起行动不方便的重症患者开展上门鉴定服务;开展基层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鉴定“清零”行动,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应鉴尽鉴,对后续增加的患者动态监控、随时鉴定。截至目前,全区已鉴定基层门诊慢性病患者5598 名,其中贫困人口患者 610 名,基本实现随申报、随鉴定。

  二是医保定点下沉公开。建立市、区慢性病资格认定联动机制,依托政府网站、公众号、医院公示栏等渠道,全面公开“一级医疗机构提起申请--区级医保部门实地评估--市级部门审核验收”的规范化认定流程,打破门诊慢性病医保资格仅限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的限制。按照“数量优先、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以全区8个镇街医疗机构为辐射源,选择在慢性病患者集中的22个村(社区)卫生室布局延伸定点,可实现全区基层门诊慢性病患者就近就医“全覆盖”。

  三是药品配送下沉公开。同步配套推进药品配送下沉,及时公开发布统一的一、二级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慢性病药品采购配送目录。镇(街道)卫生机构设立门诊慢性病专用药房,定期按患者需求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自行采购,并统一配送至定点村(社区)卫生室并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对所缺药品及时补充采购,保证了参保患者就近调药、取药、不断药。

  二、加强运行管理公开,促进基层医疗卫生质量“同质化”

  一是互联网医疗公开。在基层定点统一安装远程诊疗系统,建立区人民医院医生每日轮流坐诊制度,在线提供开方调药、预约转诊、健康咨询等服务,患者持远程处方便可在基层定点刷卡买药,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同时,在远程诊疗中开展公开培训,增加病例分析、传授临床经验、技术操作培训等培训内容,达到“治一人、教十人”的“1+10”效果。

  二是下沉服务公开。由区人民医院医生组成8支专业支持团队,主动公开专家团队工作安排,每月3日至7日定点开展坐诊、带教会诊、健康巡讲、慢性病干预等工作。探索“家庭医生团队+私人订制”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按“1+1+N”(即1名镇街卫生院医生、1 名乡村医生、N 项巡诊服务)方式组成 14支家庭医生团队,“一人一档”建立健康管理档案,主动公开服务内容,规范增加每月上门随访次数,为签约群众依法依约提供基础性服务。

  三是双向转诊流程公开。公开上转通道,在区人民医院设立转诊“绿色通道”,对病情复杂或变化较大的基层患者,持基层定点就医档案即可转诊就医。公开下转通道,对好转患者实行登记随访、分类规范管理。同时,做好转诊优惠政策公开,对转诊到区人民医院的贫困签约患者免除门诊诊察费,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医保报销起付线,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自负比例。

  三、加强利益调解公开,激发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源动力”

  一是公开财政兜底。对村(社区)卫生室年度运维经费由财政定额补助、全面兜底。同时,将基层门诊慢性病定点建设持续纳入区级民生实事,每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区人民医院下沉服务绩效补助、基层定点运营补助以及基层医护人员激励补助,及时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有力保障了基层定点的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公开绩效考核。制定以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签约率、患者巡诊率、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按年度对基层定点综合测评并及时公开测评结果。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公开透明”的原则,定期公开基层定点基本资金补助、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签约奖励、群众满意度奖励等差异化补助信息,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倒逼其加强自我管理、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