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谈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 争当“四个走在前列排头兵”
时间:2018-08-03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东省政府网:在开启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山东发展把航定向,对山东工作寄予厚望。这次习近平总书记也视察了威海,请张市长谈谈威海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想法和打算。

  张海波: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期间亲临我市视察,这是我市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也为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在视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市的整体工作和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经略海洋、红色基因传承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悉心指导。总书记亲民为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作风、夙夜在公的精神,不仅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更让我们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切身感受到了总书记的领袖风范和强大的人格力量、精神力量。总书记对威海工作的褒奖和关怀,令我们深受鼓舞,既感到兴奋振奋,同时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热爱威海、建设威海、奉献威海的热情和干劲,凝聚到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以实际行动更好地忠诚核心、维护核心、拥戴核心。我们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海洋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等四个方面争当全省走在前列的排头兵,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山东省政府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张市长刚刚提到威海要争当新旧动能转换走在前列排头兵,请谈一谈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海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关键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依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了“1+33333”的工作体系,即强化“一个统领”,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三大战略”,大力实施“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和城市国际化战略;突出“三个力保”,全力保证交通快速通达,全力保障水资源安全,全力保护海岸线等生态资源;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三个聚焦”,聚焦区域、聚焦产业、聚焦政策;强化“三个整合”,加快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共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政务督查力量。着眼于强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个统领,我们确定了“五个牢牢抓在手上”的思路,把目标和责任落实牢牢抓在手上、把产业和项目培育牢牢抓在手上、把园区和平台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把政策和机制创新牢牢抓在手上、把环境和能力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围绕产业来谋划、依托项目来推进、依靠企业来实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是坚持产业为王,着力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我们对标省十强万亿级产业集群,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威海的产业基础,集中力量培育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每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都制定了单独的培育计划,并配套制定了科技支持、精准招商、特色细分产业集群培育等3个三年行动计划,形成“7+3”的工作推进体系。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关键是做好“点、线、面”结合的文章,通过重点项目“点”的突破,带动产业链条“线”的串联,形成产业集群“面”的效应,切实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聚度。目前,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这3个产业集群已经达到或接近千亿级规模,新医药和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这4个产业集群,依靠龙头带动、资源聚焦,也有望在三年内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坚持项目为王,着力培育更具带动力的重点项目。优质项目是产业培育、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一些高端项目的引进,直接影响着区域产业整体层次的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在项目引进培育上,我们倡导八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胆假设,就是对项目、产业的判定要大胆,破除这样那样的局限,对产业集群规模能做多大、产业链条能拉多长,都超前谋划,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小心求证,就是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水平、市场前景、资金保障、管理团队、投入产出等方方面面都统筹考虑,努力做到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算好项目的平衡账,眼前不能平衡的,算算从长远能不能平衡,静态不能平衡的,算算从动态能不能平衡,局部不能平衡的,算算从全局能不能平衡。对于论证成熟的项目,就实施聚焦战略,产业聚焦、区域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焦,按照“二八定律”,把80%的精力、财力、资源、政策聚焦到20%的区域、产业、项目上,切实增强项目建设的精准度、实效性。去年以来,惠普打印机、马夸特开关、康得碳谷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形成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三是坚持企业为王,着力培育更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最终要落实到企业上。我们注重提高各项涉企政策的靶向性,建好政策“工具箱”,统筹运用各项创新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开放政策、生态政策,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叠加效应,实实在在增加企业的获得感。同时,注重增强涉企服务的精准度,坚持既抓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也抓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扎实开展千帆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成长行动、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支持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争取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为创新型企业成长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进一步夯实新旧动能转换的微观基础。

  山东省政府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再次强调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威海有什么打算?

  张海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提出了“五个振兴”的指示要求,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威海的城乡发展较为均衡,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近五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去年达到18963元,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实现省定标准脱贫退出,这些都为我们争当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前列排头兵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将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关键是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威海的山地和丘陵占到土地面积的68.2%,农业提质增效必须走特色化、精致化的路子。通过精心培育,我市的苹果、花生、西洋参、无花果等特色优势产业,都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我们将完善政策引导支持体系,争取建成一批“千亩田”“万亩方”,提升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去年威海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双安双创”威海模式成为全国样板,这两块“金字招牌”既要保护好、利用好,更要巩固好、提升好,我们将在标准化生产、绿色化种植、链条化监管上下更大功夫,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链条,打响威海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做到内外兼修。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讲,重点是实施好美丽乡村“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计划,切实优化生态宜居环境。威海有不少乡村文化特色村,我们将推广这些美丽乡村示范点的经验,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注重保持好乡村的田园特色和历史文脉,既保护山体、河道、森林、湿地和海湾,又保留足够数量的传统村落、历史名居和古镇古村,努力留住记忆、留住温暖、留住乡愁。从内涵提升的角度讲,重点是实施好乡村文明行动计划,切实提振农村精气神。我市不少村庄都开展了村训家训建设活动,既守护了乡村文化根脉,又营造起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我们将大力支持推广,把儒家文化、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文明建设,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乡土文明,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重中之重。我们将围绕激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大显身手,大力实施乡土人才“鸿雁归巢”计划,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吸引更多企业家、大学毕业生、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投资兴业。同时,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市化“两个轮子”一起转,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更有人气,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山东省政府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前段时间,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对海洋经济发展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威海作为海洋大市,也提出争当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请张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张海波: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略海洋”,这次视察山东又提出要推动建设海洋强省,标注了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建、借海而兴,最大的特色是海洋,最大的优势是海洋,最大的潜力也是海洋,有责任、有基础、也有需求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着眼于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不断集聚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威海特色的海洋强市之路。

  一是强化科学用海导向,规范合理配置海洋空间资源。科学利用海洋资源,不仅仅是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还需要通过统筹谋划布局,科学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形成要素叠加效应。威海近海海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近2倍,哪些应该保护起来,哪些可以开发利用,哪些需要修复整治,必须强化规划的约束引导作用。对于海洋主体功能区、海域使用、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等一系列规划,在执行落实过程中都要符合“多规合一”的要求,做好统筹衔接,确保合理布局、重点突破、有序开发,最大程度发挥海洋资源效益。同时,我们正在大力推进透明海洋、智慧海洋建设,加快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提高海洋观测监测能力,实现对海洋数据资源的全覆盖、深挖掘,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海洋资源利用的科学化、精细化。

  二是强化科技兴海导向,健全海洋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海洋科技创新只有紧扣海洋产业发展,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竞争力,必须紧紧围绕海洋产业这个核心,有效布局、集聚和配置海洋科技资源,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省里提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协同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必须充分发挥好。近年来,威海建设了不少涉海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国家浅海试验场、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海产品质检检测中心、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我们将围绕海洋生物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微生物菌种、海洋装备、海洋船舶、海洋观测等重点领域,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都用起来,加强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瓶颈,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

  三是强化产业强海导向,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建设海洋强市,关键是发展海洋产业,如果产业不强,经略海洋的根基就不牢固。按照《国家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划分,海洋产业包括12大门类,过去海洋一产是发展的重点,在海洋渔业领域用力更大一些,下一步必须延伸海洋渔业的链条,推动海洋一产向二产、三产拓展,推动海洋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海洋产业发展质量,关键是加强与高新技术的嫁接,推动海洋产业向高质、高端转型,集中力量培育海洋及临港装备、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海洋新材料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当前,海洋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也需要我们有包容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顺应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洋金融服务、涉海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通过融合发展创造出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加快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是强化生态护海导向,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视察时强调,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蓝天、白云、碧海、沙滩是威海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优势,也是威海的标志和品牌。如何使海岸线得到修复和保护,使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必须摆在优先位置抓紧抓实,无论是谋划海洋产业发展,还是规划岸线和海域开发,都要充分考虑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平衡度。我们将大力实施“蓝色海湾”“生态岛礁”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推动近岸海域沙滩养护、还滩还海,恢复海域海岛海岸自然属性,促进海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守护好“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靓”的美丽海洋。

  五是强化开放活海导向,构建全方位海洋国际合作体系。海洋经济本身就是开放经济,只有扩大开放,才能让沿海区域从空间的“尽头”,变成经济的“前沿”。我们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突出港口带动作用,依托我市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加快打造海上合作的战略支点,加强与沿线港口合作,推动港口互联互通,建立畅通安全高效的海上运输、物流、商贸大通道。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海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发起组建东亚海洋城市联盟,与权威机构联合发布海洋领域系列指数,在海洋领域发出更多“威海声音”。同时,积极探索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引导国内外要素资源投向海洋领域,全方位拓展海洋发展新空间。

  山东省政府网:说到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威海作为开放前沿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威海将如何更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部署要求,争当改革开放走在前列排头兵?

  张海波: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指示要求,关键是用心把握、用心领悟刘家义书记对“开放”“新”和“高地”三个关键词的精准解读和深刻阐释,主动融入开放大局,以大格局、大视野来谋划大平台、大举措。威海处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改革攻坚的第一线,更加有责任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所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饱满热情引导到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来。从全省的开放格局来看,威海外资、外贸总量尽管排在前列,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外开放的定位还不够高,招商引资的举措还不够精准,推动开放发展的机制还不够灵活,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如果不能抓住机遇,比较优势可能会进一步丧失。为此,我们提出牢牢抓住城市国际化战略、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个着力点”,积极对接融入全省9个重大平台载体,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争当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一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有开放眼光,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威海是一座开放型城市,但还不是一座国际化城市,推动开放型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还有许多课题需要去研究。我们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就是期望以国际化来引领城市发展,加快城市功能、社会文明、法治体系、人文魅力和产业经济等国际化步伐,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城市环境大改善、城市形象大重塑。我们将从构建国际化环境入手,全方位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品质内涵,实现与世界接轨、与国际同步。同时,威海的国际化,不仅要有高度的现代化特征,能够感受到现代化城市的时尚、便捷和活力,更需要彰显威海的自然特征、历史特征和人文特征,能够感受到特有的城市底蕴、品质和魅力。我们在城市国际化建设中,将更加彰显威海元素,把文化的差异性、唯一性、特色性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打造国际旅游休闲之都、国际赛事之都、国际会展名城等一系列具有威海特色的城市品牌,促进国际化、现代化、本土化的有机融合,提高城市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和识别度。

  二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有战略思维,大力推动精准招商。招商引资是振兴实体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的基础支撑。我们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精准施策提升招商引资实效。例如,我们去年引进的惠普打印机项目,不仅项目投资达到10.5亿美元,还同步带动了总投资12亿美元的5个过亿美元配套项目,其中香港亿和、台湾正崴、新加坡茂森是打印机产业全球配套企业的“前三强”,此外,还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企业,形成了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推动威海向全球打印机“产能第一、技术水平第一”的新高地迈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紧盯世界500强、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再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强项目,努力打造高质量外资项目的聚集区。

  三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有改革意识,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开放总是连在一起的,必须积极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引领改革,引进要素整合创新,改革弊端重塑机制。威海是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试验田,国家给予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机会。我们将抢抓机遇,既用好政策,又创新政策,在外资准入、自贸区建设、口岸建设等方面对标先进、大胆探索,争取推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让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涌流,进一步激发对外开放的动力和活力,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增创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投资环境包括政治生态、政务生态、社会生态、法治生态、自然生态,只有这“五大生态”都能够达到“绿水青山”,城市的发展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威海生态环境优美,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也不遗余力,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联动、一张网办事、一平台监督“四个一”模式,构建起市县镇三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线上线下一体办理的政务服务体系,创新“全域通办”“零跑腿”“智慧民生服务一端通”“减证便民”“网上中介超市”“信用监管”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机制,通过全方位深化改革,推动政府服务全面提速。目前,我们正在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衡量标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打造便民化、智能化、快捷化办事环境,争取9月底前实现“一次办好”服务全覆盖。在全面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突出在人力资源保障、缴纳税款、跨境贸易、合同执行、破产手续办理等领域开展12个专项行动,全面整治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威海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更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真诚欢迎广大企业家、投资者到威海落户发展,我们愿意与社会各界朋友一起,抢抓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佟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