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威海增强放管服改革 使企业群众真切感受幸福感威海增强放管服改革 使企业群众真切感受幸福感
时间:2017-10-13来源:齐鲁网

  10月12日前后,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直通12345》特别系列访谈“直通放管服”邀请到山东省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海波,就威海市“放管服”改革情况等内容接受了专访并回答观众提问。

  威海市的放管服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承担了许多改革试点任务,今年四月份李克强总理到山东调研,专门考察了威海的放管服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威海连续九年保持全省首位,环境优美,政通人和,威海市正在打造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之城。

  对于威海市民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幸福感,张海波表示:“威海的这种幸福感,应该源自于威海市坚持不懈的打造综合环境这样的一个品牌。首先,威海的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得天独厚。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也是山东省唯一的一个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其次,威海市是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切实增强放管服改革的实效。通过三位一体,创优生态环境、政务环境、营商环境,使企业和群众满意放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幸福感。

  2016年,威海市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老百姓的幸福感,其实有些时候可以用少有所养,中有所为,老有所依来概括。而在老有所依方面,医疗配套设施是否完善也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于现阶段很多地区都出现的看病难问题,威海市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在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中心卫生院,大水泊镇毕家店村村民单桂荣刚刚做完心电图,正在等待检查结果。与此同时,在五十公里外的威海市中心医院,电生理检查科主任高芳通过远程操作系统接收到了单桂荣的检查结果,并在仔细查看后做出了诊断。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得到来自威海中心医院专家的诊断,这让单桂荣感觉特别便利。“岁数大了走路特别不方便,跟这个地方找个专家,用电脑一看就知道了,很方便。”

  用网络平台让医疗数据多跑路,让医疗患者少跑腿,作为医联体的模式之一,远程诊疗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卫生基层医疗机构,在有效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服务整体效率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能力。“有了这个远程诊疗系统以后,我们可以实时与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不断加强对患者诊疗的准确性。”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徐刚介绍到。

  谈到医联体模式,张海波表示,威海市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2016年又成为全国健康城市的试点。组建医联体,开展分期诊疗,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远程诊疗,可以说既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也是威海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生动的缩影。

  张海波也表示:“医联体是其中一个缩影,我们认为基于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而实现的‘信息跑路’,才是导致未来政务服务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根本性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高端服务。为此,我们搭建了‘一库,两网,三朵云’。”

  张海波介绍到,“一库”,指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有了这个库,就能实现网上身份的验证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两网,则是指政务服务网和威海市民网,有了这两张网,市民在网上办事,就能像“逛超市”、“选菜单”一样享受政务服务。“三朵云”,就是政务服务云、公共服务云、企业服务云,有了这样的三朵云,企业和群众需要办理的业务,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够完成,身份验证也不需要亲自到场,相关证明不需要自己去开,审批事项不出门就能办理,公共服务网上申请就能触手可及。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这些手段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一些互联网操作。

  2013年下半年,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流程再造工作,2014年一月正式运行,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创新实行容缺预审、联合踏勘、一单收费等配套改革,变串联审批为五大模块的并联审批,将水、电、暖、燃气、广电网络等公共服务企业纳入项目流程监管,明确公开承诺项目负责标准和服务时限,确保公共服务高效运转,实际用时比改革前压缩了92.6%。

  威海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在服务群众企业办事方面威海政府还做了哪些改变?

  张海波表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和发展活力,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政府角色的定位。我们将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把该接的接到位,把该放的放彻底,把该清的清的干净。

  具体说来,就是放掉一些我们该放的权利事项,取消一些繁琐的证明,减掉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同时还推行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联动、一张网办事、一个平台监管的“四个一”的模式。在横向,就打通了部门之间;在纵向,就贯通了上下之间,可以说是实现了市域通办、三级联办。

  张海波也表示:“在放管服的改革过程中,我们确实也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因为威海是一个轻型政府,人员、机构都比较少,就会导致在一些事务的承接方面人手不足,而且有些事情可能会形成都管都不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相应的一些机构、职能进行了整合。这种整合,对于一些习惯性的部门来讲,可能就是一种‘阵痛’,是对他们利益的一种打破。”

  访谈过程中,一位威海市民向张市长提出了IT行业如何加强行业监管的疑问,“我是一家IT企业的负责人,这两年政府鼓励创业,我们去相关部门办事,感觉到比以前更加地快捷也更加地省心了,但是我们担心会不会因为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程序的简化而导致市场风险的增加?””

  对此,张海波回答说:“首先,该市民问的问题很实际。从市场主体来讲,市场准入的门槛降低了,办事的手续简便了,这是好事。但是从市场监管来讲,监管的要求提高了,监管的难度也加大了,这样不仅要管到位,还要管的巧。如果管不到位,管不巧,会适得其反。首先,对于管到位的问题。我们在全市推行行政机关的首问负责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解决了没人管的问题。我们也推出了双随机一公开的智能化监管平台,解决了管不过来的问题。至于怎么管的巧,我们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巧妙的实现了各行各业主管部门的联动监管。全市的67个市直部门,归集了285类、一千两百多万条的信息,并据此公布了守信的红名单和失信的黑名单。民航、铁路、银行、旅游、出入境管理等部门也联合发力,目前已有两千多名失信人迫于联合惩戒的压力主动履行了法定的债务。可以说在威海投资创业的风险指数是低的,安全指数是高的。”(记者 李振利 李志鹏)

(责任编辑:佟猛)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